首页-万向-「高效益,更安全」,是民族的象征色,它渗透到中国的渊源、奔流在中国文脉之中,源于对大自然的太阳崇拜、火的崇拜和对人类自身生命象征的热血的认识。更是中国人心目中镇邪的色彩,威胁生命生存的妖魔鬼怪都怕红色。
朱泥壶油性强,砂性弱,熔点低,结晶充分,收缩比例大。由此造成了朱泥壶致密光润,音清而远,蕴茶愈香的特点。
在好古尚拙的紫砂世界里,朱泥坚持以小巧为上,以秀俊为美的个性。一切皆因朱泥无大品,小壶传天下。
诚如《茶疏》中所说“茶注宜小,不宜甚大。小则香气氤氲,大则宜于散漫。”“壶小则香易聚,壶大则味不佳。”朱泥小壶正应了此话。小壶小杯,浸出物高,细啜慢品,茶之香、茶之味,也就愈发浓郁。
由于泥性的原因,朱泥壶的烧成收缩率为20-30%,从而使壶体表面产生或多或少的皱折,这些皱折经久使用后,只能看到而手却感觉不到,所以坊间有“无皱不成朱”的说法。
当然,无皱不成朱并不是绝对的,尤其是现在工艺水平提高后,褶皱出现的概率相应地降低。
朱泥在烧制温度、预热烘干时间,比其他紫砂泥还要长,冷却过程也十分缓慢,稍有不慎就易变形和窑裂,且收缩率又高,因此成品率低。
泥胚疏松,故成型易开裂,结合较难掌握;收缩比率大、成品率低、大器极难烧成。
朱泥壶,无论哪位名家所作,都不能按其它泥料的紫砂壶的标准来要求,所以可能会有一定的缺点。
茶香容易发挥出来,茶叶中的苦涩味释出较少,茶汤显得鲜嫩清冽,茶味的喉韵有极润滑的效果。
适合泡铁观音,台湾高山茶,普洱生茶,乌龙茶生茶(轻焙火系列),龙井等轻发酵重香气之茗茶,扬香力特高、轻快而俐落,茶汤紧结柔滑,回韵悠长,好泡养,易现包浆之美。
如果有一把朱泥壶,能像其它泥料的紫砂壶一样工整,遇到就不要错过,能拥有就是缘分。
此壶是顾老擅长的石瓢器形,但是却用了成形最难的朱泥创作,壶料泥质上乘,色泽温润光和,气度内蕴而典雅。此壶矮身,斜腹,短弯流,正耳把上塑一扣,壶盖微鼓,盖上作一拱桥钮,壶底承三乳钉足,足底中心各有一小气孔,以避免烧制中变形。
此壶泥料精心调配,为朱红撒金,泥质中有掺砂粒,内含黄金点状之砂,色彩丰富,颇见功力,赏心悦目。壶身乃六片镶接而成,壶盖也为六边,整器浑然天成,不事修饰,如谦谦君子,质而不野,温润而有刚毅正气,俯仰之间,坦荡从容。此件为壶中极品。
此件朱泥万寿壶为乾隆时期的一件堆泥绘饰精品,整体给人以雍容华贵之感,可窥清代盛世之一斑。此壶呈高虚扁式,以朱泥精制而成,泥质细密温润。其壶身堆绘出百个“寿”字以作装饰。壶腹部、足部及盖面边缘加饰以回纹。
明末筋纹器造型,壶身呈长方菱花瓣,菱花钮台座高耸,对合三湾流与壶把对应,呈一线贯气,整器筋纹饱满,棱角转折委婉,刚柔相继,壶口与执把相连,颈部内敛,立意灵动巧妙。壶身略高,圈足内藏,尤显优美体态,口盖可双向轮转密合,间隙丝毫不差,技艺精湛,堪称出神入化,虽无款,非良工所不能为。
此壶朱泥制成,砂质淘炼细腻,色泽艳丽不嫣,可称为“大红袍”。壶面呈四方,鼓腹饱满,棱角浑朴有致,三弯流式胥出,壶把昂扬,盖呈方形圆角,唇边厚实,盖面平弧微穹,中心钮滴似如算珠。
这些朱泥壶皆是精品中的精品,价格虽有高低,壶却都是精工之作,而且朱泥制壶难度较大,成品已不易,何况是精品。
公司地址:山西省吕梁市紫砂文化有限公司
电话:15936625981
传真:400-821-4255
邮箱:7535077@168.com
集团网址:http://www.ndwvtt.com/
